前言

暂不详细介绍,就当作一个索引目录吧。

找一本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书籍去观看这些知识更为合适。

应用层

HTTP (超文本传输协议):用于在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数据;数据以明文方式传输,不安全;默认使用80端口。

HTTPS (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):HTTP的安全版本;使用SSL/TLS加密数据传输;提供数据加密、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保护;默认使用443端口。

FTP (文件传输协议):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;支持匿名访问和用户认证;默认使用20和21端口。

SMTP (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:用于发送电子邮件;默认使用25端口。

POP3 (邮局协议版本3):用于接收电子邮件;默认使用110端口。

IMAP (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):也用于接收电子邮件,但比POP3更先进;默认使用143端口

DNS(域名称解析服务):用于实现从主机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;默认使用53端口。

NTP(网络时间协议):用于同步设备的本地时钟日期;默认端口号为123。

Telnet:提供远程登录服务;数据以明文方式传输,安全性较差,已逐渐被SSH取代;默认端口:23。

SSH (Secure Shell):提供安全的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服务;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,替代了不安全的Telnet;默认端口:22。

传输层

TCP 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) :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。目前,许多流行的应用程序都使用TCP。(每发送一定量的数据包,需要等待对方回复已收到才会继续发送后续的数据包。)

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,用户数据报协议):提供了无连接通信,且不对传送数据包进行可靠性的保证。(只管一股脑的发,比如视频直播就是典型的UDP传输。)

网络层

IP(Internet Protocol,互联网协议):将传输层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并完成源站点到目的站点的转发,提供无连接的、不可靠的服务。

IGMP(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,因特网组管理协议):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。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、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。

ICMP(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,网际报文控制协议):基于IP协议在网络中发送控制消息,提供可能发生在通信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反馈。通过这些信息,使管理者可以对所发生的问题作出诊断,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。(ping就是基于ICMP的)

数据链路层

PPP(Point-to-Point Protocol,点对点协议):一种点对点模式的数据链路层协议,多用于广域网。

Ethernet( 以太网协议 ):一种多路访问广播型数据链路层协议,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技术。

PPPoE(Point-to-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,以太网承载PPP协议):PPPoE提供通过简单桥接访问设备(接入设备)把一个网络的多个主机连接到远程访问集中器的功能。常见的应用有家庭宽带拨号上网。